华灯初上,印象西河商业街又迎来不少消费者到此休闲娱乐。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洪源 摄
●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 见习记者 龚莉
浪漫迷人的嘉陵江夜游、遍地开花的水世界、人气爆棚的研学旅行……暑期是文旅消费的旺季,南充文旅市场火热开场,消费潜力持续释放。文艺演出、美食露营、避暑纳凉、美术展览等多种活动形式,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好玩有趣的假日体验。
今年以来,南充主动作为、求新求变,扎实做好“文旅消费”这篇大文章,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,以项目驱动、业态创新、品牌塑造为抓手,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,实现了文旅消费持续繁荣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用好江水资源拓展全域文旅消费空间
南充是久负盛名的千年绸都、将帅故里。嘉陵江流经南充300公里,造就了南充绝无仅有的自然风光。近年来,南充积极利用江水资源,拓展全域文旅消费空间。
出南充城区,来到万顷碧波升钟湖。这里湖面烟波浩渺、岛屿星罗棋布,湛蓝的湖水如宝石般镶嵌在大地上。当前,南部县正围绕“一心一环三区”规划,加快推动升钟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,升钟湖游客服务中心、升钟湖环湖路、海螺广场、渔猎岛、连接线道路等项目成效显著,集垂钓赛事、运动休闲、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呼之欲出。
改造提升后的升钟湖景区焕然一新,而南充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的嘉陵江风景绿道则令人耳目一新。日前,《南充市中心城区嘉陵江风景绿道规划》已经通过评审。根据规划,南充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绿道将串联起凤仪湾·中法农业科技园、渔溪太古岛、嘉陵江第一曲流等文化旅游节点,构建“一级拥江、二级融城、三级环山”的嘉陵江绿道结构,整体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江河度假旅游目的地。
以江为轴,构建全域旅游格局,塑造文旅消费新空间、新场景。记者了解到,2020年以来,我市先后建成或改造了“印象嘉陵江”湿地公园、黄金江岸、缤纷水岸、双女石公园、北湖公园等15个城市主题公园;高标准建设了凤仪湾·中法农业科技园、阆中水城、南部满福坝水城等沿江重点旅游景点,不断提升江景利用率和吸引力;新打造了“可爱岛温泉水世界”“奇幻威尼斯”“凤垭山森林水世界”等亲水游乐场所,形成了以嘉陵江为核心的“水”主题产品体系。
丰富夜间经济构建全时文旅消费场景
“鸡声未报钟先到,催动江城万户烟。”这一句诗描写的是南充古八景之一的“白塔晨钟”。依托宋代白塔,南充打造了鹤鸣山旅游景区,并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聆听千年光阴的故事。
在白塔公园一侧,人间烟火气正浓。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高坪区白塔耍都特色商业街热闹非凡,只见小吃、潮玩摊位一字排开,吆喝叫卖声、询价声不绝于耳。去年,高坪区结合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,对这条商业街进行打造升级,增加了特色小吃街、商品展示区……形成了“开放、现代、活力、时尚”的高品位特色街区。
南充是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。近年来,我市先后打造了1227特色商业街、西巷文化商业街、白马湖水街、南充不夜城、印象西河、阆中滨江新天地等近20个集滨水商业、夜间美食、歌舞娱乐、全民健身于一体的多元化文旅消费聚集地,为广大市民搭建了文旅消费平台,丰富了文旅消费供给。“百闻不如一见,南充有看头,有耍头,尤其是到了晚上,嘉陵江两岸灯火璀璨,更显城市活力。”日前,来自重庆的游客徐肯在游览南充部分旅游景区后如是说。
为促进文旅消费,我市先后制定并印发了《南充市发展夜间经济加快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》《南充市培育发展新消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》等,积极深挖夜间文旅消费潜力。同时,南充不断充实全市夜赏、夜宴、夜购、夜娱、夜宿、夜读“六夜”业态,持续开展美食品鉴周、啤酒节、夜游嘉陵江等夜间文旅消费活动,开设24小时便利店、美食店,打造“夜果城”生活地标。
活化文化遗产延伸线上线下消费链条
“来了阆中不喝醋,等于跑了冤枉路。”日前,川渝九地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采访组一走进阆中,便感受到扑鼻而来的醋香。醋,既是阆中的特色产品,更是阆中的文化符号。
制曲、蒸头、发酵、下醋……走进保宁醋博物馆,国家级非遗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的各个环节用图片、壁画、雕塑等方式一一展现,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欣喜不已。“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,历经千年传承,酿造工艺得到发展和创新。能在阆中这座千年古城里了解千年名醋,我感到非常幸运。”阿坝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姜国春说。
5月29日至6月8日,作为与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同步举行的特色活动,“童心‘剧’集·南充嗨购”2023南充特色文旅产品展在市博物馆广场举行。线下展销、线上直播带货、现场亲子互动,加上穿插其中的各类非遗演出,让整个广场成为一个展示南充特色产品、彰显地域文化品牌的大舞台。“线下有60余家企业参与展销,线上依托京东、淘宝、抖音等平台进行产品促销,同时还发放文旅消费券,掀起了文旅消费热潮。”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南充非遗产品广受青睐,频频出圈。从2020年以来,市文广旅局通过非遗直播带货、“文旅局长说文旅”等方式,传播弘扬非遗文化,让非遗走进大众的生活。此外,探索创新“非遗+节会”“非遗+文旅”“非遗+产业”发展模式,以“文化遗产”数字活化,延伸线上线下消费链条,非遗“活”起来也火起来。据统计,三年来,南充“非遗直播带货”70场次,观看量突破4.2亿人次、销售非遗及相关产品800余种共39万件,现场购物人次超1000万,线上线下总成交金额超过11亿元。
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,将以创建国家文化旅游度假区为契机,在丰富文旅消费供给上下功夫,实施嘉陵江绿道、嘉陵江江上旅游、实景演艺、特色街区、城市夜景“五大工程”,持续举办好特色节会活动,持续加强区域文旅交流协作,打造文旅消费“新高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