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诚实守信”道德模范——王朝敏

      2023-08-07

诚信立身 以信誉求生存

2016年,在广东做首饰加工生意的王朝敏返回家乡仪陇准备创业,不为别的,只为父亲那句:“你们要常回家看看我和你妈妈……”。作为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,再回到村里,难免会受到家人和左邻右舍的不理解,首先就是父亲的反对,父亲虽然想儿子留在身边,但是想他当教师、医生这一类稳定的工作,而不是创业。邻居们也是很不解,你一个大学生,回农村干活也太不合适了!面对质疑,王朝敏没有退缩,而是用诚信来换取信任和肯定。

经过前期的考察,王朝敏选择了见效快、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家禽养殖,成立了仪陇县灵龙种养殖家庭农场,流转本村100余亩土地,开始了生态农业的创业之路。前期投入大,在摸索着前进,看不见效益,但就算是贷款,他也要先把群众的土地租金提前支付,这一举动,也让村民对他有了充分的信任。于是,他创立了“农场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自己的农场作为市场销售主体;基地引领示范;农户分散养殖。由于在家农户老年人相对文化知识较少,专业的种养技术的缺乏,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不了解,虽有很高的生产热情和致富的愿望,但对疾病、养殖环境管理技术把控不到位,按照以前的养殖经验,就有了许多的盲目性,往往顾此失彼,这些问题给农民造成很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。王朝敏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于是他每年都要组织农户开展专业知识培训,为农户请专家,讲解种养殖技术;自己上门手把手帮忙解决问题,截至目前,王朝敏共组织农民科技现场会80余场次,授课农户达3000人次,这些行为让村民对他不仅信任还产生了依赖,遇到问题就会来找他讨教。

守信经营 以质量求发展

村民除了把养殖的家禽交给王朝敏,还把自家的新鲜蔬菜、水果、腊肉、百香果等农产品也叫他帮忙销售,这对他也是一种考验,这些农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?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他面前。但他在从事农场经营的六年中,严把食品安全生产关、卫生关,坚持诚信经营,成功解决了村民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,农场销售的产品从单一的土鸡扩大到腊肉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
2021年的一次柑橘五千斤的采购订单,老百姓在雨后柑橘上还有雨水就采摘了,等王朝敏回到基地发现的时候,柑橘都过秤放到了仓库。有的果柄留得太长,还刺破很多柑橘,等水干分拣出来有一半都是这样的情况。村民看到此场景,便叫他马上将柑橘邮寄过去,也没有太大问题,减少损失。这些柑橘都是他在村上一户一户回收过来的,也是深圳一客户已经预定的。他知道如果这样处理,这样的产品快递会有变软变味烂掉的风险。不仅信用受损,还可能要失去一个大客户,所以王朝敏并没有这样做,而是把有破损的柑橘留下来不卖,老百姓的钱一分不少,立即补齐按时发货。按照他的话说:缺钱不缺德,亏本不亏信(用)。正是这一举动,让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的人越来越多,产品品质也越来越好,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。农场成功注册“灵龙稻家”“陇汤鸡”等商标,很多客人还亲自来基地采购,品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,通过新零售模式跟订单式农业,年销售农产品订单200余万。

扶贫救困 以行动树标杆

他热心公益事业,致富不忘回报社会,创业6年来,多次为留守困难儿童捐资捐物,看望慰问敬老院老人;参与仪陇县凤仪邻里互助会,关心关爱农村一老一小,帮助家乡剩余劳动力再就业,为乡村产业发展,带动老百姓增收创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2017年,与王朝敏同村的脱贫户王川看到王朝敏农场收入可观,便没外出务工,在家开起了养殖场,当年就养了1000多只土鸡,王朝敏虽然和他是竞争关系,但基本每隔一天都会去帮他做技术指导,王川养殖的鸡长势良好,很快就到了销售的季节,由于疫情的影响,王川的鸡一只也卖不出去,在家里急得团团转。王朝敏看到此情况,便主动在网上帮助他销售。可是,王朝敏自己家里还有3000多只鸡需要卖出去,网上的订单也很有限,但是只要有人下单,王朝敏都会先将王川家的鸡卖出去。最终,王川家的鸡全部销售出去了,王朝敏自家的鸡却严重滞销甚至卖不出去,因此,王朝敏这一年净亏损近20余万元,急得他妈妈直跺脚,还骂他笨。可王朝敏却说:他比我困难,我帮助他是应该的。

朴实光可鉴,诚信亮人生。王朝敏说,诚信,是做人之本、办事之根。人若有诚信,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会肃然起敬。诚实守信,对民族、国家有利,对自己也不吃亏。他用“尽本分、守信用”的人生信念照亮着自己人生的道路,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

编辑: 责编: 编审: 监制:

智慧仪陇APP 举报

论坛热帖